当前位置:首页>活动详情
.
赵一诚简介
第十四期(总45期)学员来信选登(弟子)李凡希
来源: | 作者:zhaoyicheng | 发布时间 :2024-11-29 | 8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学习摇鞭风水心得


    九月三十日,我从深圳飞抵哈尔滨,刚下飞机便匆匆乘上出租车,直奔南岗区黄河路1号的龙之港大厦。怀着激动与敬仰之情,叩响了赵一诚老师的大门。门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位身着宝石蓝衬衫、黑色长裤、气质儒雅的中年学者,身形瘦高,眉目慈祥。他轻声问道:“您是?” “赵老师您好!我是李凡希,前来参加摇鞭风水培训学习班,打扰您了。”我一眼认出,这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师者。


    赵老师把我迎进屋里,关切地询问路途情况,并为我斟茶解乏。席间,赵老师热情地问起我学习易经与风水的历程。我自2017年起便开始四处求教,曾先后向三位师者请益,但七年下来,罗盘依旧难解,形峦无从辨别,理气更是迷雾重重,各派学说纷繁复杂,令我困惑不已。这些年,为学易经风水我付出了不少心力,头发也因长久的困扰而渐白。几度踌躇,甚至怀疑自己并非此道中人,也质疑风水之科学性与严谨性。


    直到2024年4月20日,我在书店偶然发现了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易学博览风水》,著者为秦伦诗先生。此书仿佛一道光芒,照亮了我心中的困惑。我如饥似渴地通读全书,顿感豁然开朗。随后,我将秦老的系列丛书悉数购回,逐一研读,惊叹于其胸怀与胆识,竟能如此毫无保留地将风水秘法公诸于众,造福后人。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立誓亲往拜访,向他表达我的感激与景仰之意。 然而,经过一番查找,得知秦老已于2017年辞世,内心顿生失落与惋惜。


    我几经辗转,终于联系上了秦老的得意门生——赵一诚老师。赵老师欣然同意我参加他主持的第14期“中国易学博览摇鞭文化”职业风水师高研班,于是我于十月一日前来哈尔滨求教。 在这为期七天的学习中,我深感受益匪浅。赵老师倾囊相授,讲授内容涵盖了形峦理气、格龙立向、消砂纳水、寻龙点穴、择日择时等诸多要义。


    课程紧扣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与阴阳五行的原理,理论与实际案例并举,讲授深入浅出,条理分明,让我们这些学员茅塞顿开。七天培训时间,课程紧内容多,赵老师为了让我们尽快掌握,争分夺秒的传授给我们,有时还牺牲课间休息。时常因授课而嗓音嘶哑,然而他仍坚持亲授,毫无保留地传授了风水的真知灼见。


    正如古人所言,“大道至简”,原本复杂的风水知识,竟在赵老师的讲解下变得如此明晰。感谢赵老师的谆谆教诲,亦感谢师兄们无私的帮助与陪伴。此次学习之行,不仅是对摇鞭文化的深刻理解,更是对我个人学易之路的一次升华。


  • 赵一诚先生,汉族,籍贯山东招远,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作为当代易学领域的领军者,他身兼多重重要职务:中国易学博览学术研究会会长、哈尔滨摇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秘书长、《中国易学博览》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执行副主席,现任中国易经高峰论坛常务主席。同时,他以高级讲师、策划师、摇鞭风水第七代传承人的身份,受聘为多家企业及个人的高级顾问,在易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享有崇高声誉。

     

     

    先生自幼潜心中华传统文化,尤对《易经》国粹倾注赤诚。后拜师当代“易学泰斗”、摇鞭派第六代掌门人秦伦诗(1939-2017)先生,成为嫡传大弟子,尽得师传精髓。他深耕预测学、堪舆学、择吉学,对摇鞭风水的运用臻于化境,以师传秘法结合数十年实践经验,为社会各界排忧解难,其术业之精、宅心之厚,广受赞誉。


     

    - 2010年10月11日: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经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严苛评议,荣膺“中国著名易学家”“著名风水专家”称号,彰显其在易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 2011年:

    - 3月,躬逢辛卯年“摇鞭派”祭祖大会,发表专题学术报告,传承流派精髓,凝聚同道共识。


    - 8月,创立“哈尔滨易海涯传播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哈尔滨摇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民众”为宗旨,奠定易学传播的坚实平台。


    - 同年,受邀出席国际风水文化节暨亚洲易学高峰论坛,与海内外学者共探易学奥义。


    - 2012年:应邀出席“中国易学文化高峰论坛”,发表独到见解,深化业界交流。


    - 2014年:

    - 出席“国际易学文化高峰论坛”,推动易学国际化对话。


    - 应邀参与“第十七回世界易经大会”,彰显中国易学的国际影响力。


    - 3月28日,组织“摇鞭派”弟子举办甲午年“尊师重道”祭扫活动,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并发布最新“摇鞭风水”学术研究成果,传承尊师传统,精进学术探索。


    - 2017年:荣任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主席团执行副主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易学的深厚底蕴。

     

     

    先生深耕易学实战应用,对传统理论去粗取精、革新创见,构建起“以实践为核心、以理论为支撑”的应用体系,技法大道至简、精准高效,为易学实战领域树立标杆。

     

    他笔耕不辍,撰写《摇鞭风水造福于民案例》《赵一诚漫谈风水》《姓名与人生》等数十篇论文,刊载于国内外权威刊物及世界易经大会精选论文集,获全球专家学者高度赞誉。

     

    在传承领域,先生秉持严谨务实的教学理念,开设函授、面授讲座,培育大批德才兼备的易学精英;著有《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六爻应用操作案例集》等专著,详解师传秘法,让学员终身受益。

     

    先生荣膺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世界风水学会“中国风水名家”等殊荣,获赠“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易学国粹”“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等锦旗,彰显业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先生恪守“尊师重道”之旨,为人谦和质朴,待顾客如挚友,对弟子学员有求必应,以“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彰显高尚人格魅力。

     

    作为新时代易学家,先生肩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以博大胸怀与前瞻视野,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易学文化的薪火相传与时代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访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国易学博览学术研究会会长赵一诚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易学如一颗深邃的星辰,照亮着古今探索者的路。赵一诚的从易之路,正是对这份传承最虔诚的注解——既有脚踏实地的深耕,亦有贯通古今的气魄。

     

    生于哈尔滨的书香之家,父母的学识与品格为他埋下了敬畏传统的种子。少年时,父亲案头的典籍如磁石般吸引着他,从“二十四史”的厚重到“道德经”的玄妙,再到书中若隐若现的占卜、风水智慧,那份对未知的好奇,成了他叩开易学之门的初阶。即便在认知受限的年代,他仍执着寻觅相关典籍,虽初学时浅尝辄止,却已在心中种下不灭的火种。

     

    命运的馈赠,在他遇见秦伦诗先生时悄然降临。这位“易学泰斗”以精准如神的预测,不仅道破他的过往与前路,更以一句“跟我学易,必成大器”为他锚定方向。从此,他以“勤”为舟,在易学之海中破浪前行:凌晨四点的晨光里,总有他背诵六爻、摇鞭风水要诀的身影,数年不辍;师父断卦时,他默记案例、揣摩思路,归来后复盘推演、整理笔记,无数个深夜的钻研,让他从懵懂渐至通透。

     

    师徒之间,早已超越技艺的传授。他为师父打理日常、相伴左右,以行动诠释“尊师重道”;师父则被他的赤诚打动,将毕生所学乃至秘传绝技倾囊相授,从阴宅阳宅的勘测到断卦的精髓,手把手带他走遍大江南北,这份默契与情谊,在河南太昊陵“秦”“赵”二姓折扇的巧合中,更显天意般的深厚。

     

    2010年10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上,他作为主席团成员,与恩师共同见证易学文化获国家层面肯定的时刻,“中国著名易学家”“著名风水专家”的称号,于他而言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此后,他执掌研究会事务、创办文化公司,在名利诱惑前坚守初心,只为护持恩师所托的易学薪火。

     

    恩师辞世后,他以坚韧扛起传承大旗:追悼会上,哽咽的悼词里是不舍与担当;周年追思会上,聚弟子缅怀功绩,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生生不息。2017年11月,他代表摇鞭派出席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荣膺“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代已故先师秦伦诗领取“易学研究终身成就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易学的智慧,这一刻,他是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使者。

     

    “易海无涯勤是岸,青云有路志为梯”,恩师的题字是他的坐标。他融师传秘法与自身实践,去伪存真,构建起实战应用体系,《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等著作,字字皆为心血。十五期特训班中,他因材施教,将绝技传于德才兼备者,让摇鞭文化在新时代扎根生长。

     


    如今的赵一诚,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以敬畏之心守正,以开拓之勇创新。他如一盏明灯,既承续着恩师的光亮,也为后来者照亮前路,让中华易学的智慧,在传承中焕发恒久的生命力。








      


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