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联系我们
.
赵一诚简介

                                                  六爻预测的历史及其变迁


     六爻预测是众多的周易预测学中派生出来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独自的体系,是一种理论非常完备的预测术。在中国做为应验很高的预测法而广泛流传于民间,深受预测师们的喜爱。而历朝各代都有许多人倾心于六爻预测,继承和发展这门学问,才使其流传至现在。探其源头,六爻预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京房易。京房为汉代有名的易学家,他以《周易》为基础,巧妙地把阴阳五行和干支纳入了八卦,根据十二地支与卦宫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配上六亲,创立了六爻预测的原始思路与方法,随后又经过各朝各代易学家的发展,成就了今天的六爻预测学。这种预测法是把干支纳入八卦后进行预测的,所以最初把它叫做“纳甲筮法”,但它是从《周易》的爻辞判断法演变而来,因此在此预测术出现当初,判断事物的吉凶时,还参考爻辞进行判断。后来由于受道教以及其他预测术的影响,预测师们在判断事情时,又加进了许多神煞,反而使预测术出现了混乱的局面。不过早期的预测方法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一般的老百姓并不会用,一直到了宋代,一本署名为“麻衣道人”所著的《火珠林》问世后,才在民间广泛地传来。因此古时候把这种预测术也称之为“火珠林法”。但《火珠林》中所说的方法和现在的六爻预测术还有很大的差异,还没有月破、暗动之说,五行生灭十二状态的(即长生十二宫)的用法也不十分明了。此后到明代以及清代,是六爻预测的高峰时期,也是六爻著作创作的旺盛时期。这段时期的著作有《黄金策》、《断易天机》、《断易全书》、《断易神书》、《海底眼》、《易冒》、《易林补遗》、《易隐》、《卜筮全书》、《增删卜易》、《卜筮正宗》、《卜筮圆机》、《天玄断易》、《筮学指要》等等。不过书毕竟还是书,有些精华的部分则以口传的形式流传在民间,这也是历来预测学传播的特点。我在此书中讲述的内容是在研究古书的同时,还加进了口传的部分,实用性很强。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我从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从一般的预测师那里是学不来的。学问是无止境的,必须跟上历史的脚步。而古代预测学也必须溶入今天的时代,只有进一步地发展,活学活用,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水平很高的行家。


    世界上有男就有女,有吉就有凶,宇宙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宇宙本身就是由正宇宙和负宇宙构成的,宇宙是一个庞大的阴阳组合体。孤阳不长,孤阴不生,阴阳是互相依存,不能独立存在的。“易”这个字,从其文字的起源和组合来讲,乃是日月二字的合体。日为阳、月为阴,“易”反映的是阴阳的变化。也就是说“易”的本质是描述宇宙变化发展规律的,宇宙的发展和变化就是由于阴阳的作用引起的,它所遵循的这个规律古人称  为“道”。“道”是宇宙的本质,利用阴阳建立起来的预测术则是认识和求证“道”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利用阴阳原理建立起来的预测术之所以能够把有关人的许多事情预测准确,那是因为人和宇宙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是宇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是宇宙的精华,是宇宙的缩影,每一个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只有认识了宇宙,才能真正地认识人体,只有认识了人体,才能解开宇宙之谜。人是万物之灵,宇宙的发展,也就是人的发展。阴阳在人体方面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人的性别而言,女为阴,男为阳,就一个人来说,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胸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外为阳,内为阴,腑为阳,脏为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阴阳变化的过程。人在未受孕以前,称之为遗传因子也好,密码也好,是以一种无形的,阴性的形式存在,一旦阴阳结合,女子受孕后,就会呈现阳性,形成胎儿,这就是从阴到阳的转变。而腹中的胎儿与体外的人比较而言,胎儿为阴,生下来的人为阳。人生下来以后,不断地成长,小时候为阴,长大为阳,当阳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又向阴的方向发展,壮为阳,老为阴,人活着为阳,死后为阴。只有正确地把握好这种阴阳原理,才能准确地用六爻预测术把握人和事物的发展趋势。

     

    从易的角度来看,五行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元素,万事万物中都包含有五行的成份,各种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体地来说,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这五种元素,它是古人对宇宙中所有事物属性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五行中的水所代表的事物特性是寒冷、向下、潮湿、滋润,如水、雨、雪、夜、黑色、北、冰等都属于水的属性。火的特性是温热、光亮、向上、升腾,如火焰、光芒、夏天、红色、南方等都属于火的属性。木的特性是生发、柔和、曲直、舒展,如植物、早晨、春天、东方、花草等都属于木的属性。金的特性是清凉、洁净、肃降、收敛,金属、秋天、白色、西方等都属于金的属性。土的特性是长养、生化、受纳、变化,如土、山、黄色、中央等都属于土的属性。
    五行学说不仅仅是一种对事物性质的分类而已,更重要的是它阐明了事物内部运动一般性的规律。也就是说,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有相生的一面,又有相克的一面,正是因为这种相生相克的作用,宇宙中的事物才会有变化和发展。

    

    五行的相生是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这种五行相生的关系是古人从长期的实践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比如,花草树木,在五行中属性为木,虽然是生长在土中,但是必须有水滋润才能生长,所以认为水生木。又如钻木能取火,树木能燃烧,因此认为木生火。物被火焚而变成灰,灰即是土,故火生土。金属是从土中取出矿石提炼而成,所以土能生金。金熔化后可变成液体,水气又易在光滑的金属表面凝结成水珠,所以古人认为水是由金所生而来。

      

       五行的相克是指,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相克的原理也是从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天地之性,众胜寡,水能灭火,故水克火。精胜坚,火能使金属熔化,所以火克金。刚胜柔,金属刀具等能伐木,故金克木。专胜散,木草之根可扎根于土,故木克土。实胜虚,土能阻水,故土克水。


收费标准:


六爻预测:一事一占
 
正常上班1000元,非上班时间2000元
  • 赵一诚先生,汉族,籍贯山东招远,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作为当代易学领域的领军者,他身兼多重重要职务:中国易学博览学术研究会会长、哈尔滨摇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历任哈尔滨易经科学研究所秘书长、《中国易学博览》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执行副主席,现任中国易经高峰论坛常务主席。同时,他以高级讲师、策划师、摇鞭风水第七代传承人的身份,受聘为多家企业及个人的高级顾问,在易学研究与实践领域享有崇高声誉。

     

     

    先生自幼潜心中华传统文化,尤对《易经》国粹倾注赤诚。后拜师当代“易学泰斗”、摇鞭派第六代掌门人秦伦诗(1939-2017)先生,成为嫡传大弟子,尽得师传精髓。他深耕预测学、堪舆学、择吉学,对摇鞭风水的运用臻于化境,以师传秘法结合数十年实践经验,为社会各界排忧解难,其术业之精、宅心之厚,广受赞誉。


     

    - 2010年10月11日:出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经大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严苛评议,荣膺“中国著名易学家”“著名风水专家”称号,彰显其在易学领域的权威地位。


    - 2011年:

    - 3月,躬逢辛卯年“摇鞭派”祭祖大会,发表专题学术报告,传承流派精髓,凝聚同道共识。


    - 8月,创立“哈尔滨易海涯传播有限公司”(后更名为“哈尔滨摇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亲任董事长,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民众”为宗旨,奠定易学传播的坚实平台。


    - 同年,受邀出席国际风水文化节暨亚洲易学高峰论坛,与海内外学者共探易学奥义。


    - 2012年:应邀出席“中国易学文化高峰论坛”,发表独到见解,深化业界交流。


    - 2014年:

    - 出席“国际易学文化高峰论坛”,推动易学国际化对话。


    - 应邀参与“第十七回世界易经大会”,彰显中国易学的国际影响力。


    - 3月28日,组织“摇鞭派”弟子举办甲午年“尊师重道”祭扫活动,在大会发表主旨演讲,并发布最新“摇鞭风水”学术研究成果,传承尊师传统,精进学术探索。


    - 2017年:荣任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主席团执行副主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易学的深厚底蕴。

     

     

    先生深耕易学实战应用,对传统理论去粗取精、革新创见,构建起“以实践为核心、以理论为支撑”的应用体系,技法大道至简、精准高效,为易学实战领域树立标杆。

     

    他笔耕不辍,撰写《摇鞭风水造福于民案例》《赵一诚漫谈风水》《姓名与人生》等数十篇论文,刊载于国内外权威刊物及世界易经大会精选论文集,获全球专家学者高度赞誉。

     

    在传承领域,先生秉持严谨务实的教学理念,开设函授、面授讲座,培育大批德才兼备的易学精英;著有《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六爻应用操作案例集》等专著,详解师传秘法,让学员终身受益。

     

    先生荣膺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世界风水学会“中国风水名家”等殊荣,获赠“振兴中华文化,弘扬易学国粹”“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等锦旗,彰显业界与社会的广泛认可。

     

     

    先生恪守“尊师重道”之旨,为人谦和质朴,待顾客如挚友,对弟子学员有求必应,以“三人行,必有我师”自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彰显高尚人格魅力。

     

    作为新时代易学家,先生肩负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重任,以博大胸怀与前瞻视野,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易学文化的薪火相传与时代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访当代著名易学家,中国易学博览学术研究会会长赵一诚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易学如一颗深邃的星辰,照亮着古今探索者的路。赵一诚的从易之路,正是对这份传承最虔诚的注解——既有脚踏实地的深耕,亦有贯通古今的气魄。

     

    生于哈尔滨的书香之家,父母的学识与品格为他埋下了敬畏传统的种子。少年时,父亲案头的典籍如磁石般吸引着他,从“二十四史”的厚重到“道德经”的玄妙,再到书中若隐若现的占卜、风水智慧,那份对未知的好奇,成了他叩开易学之门的初阶。即便在认知受限的年代,他仍执着寻觅相关典籍,虽初学时浅尝辄止,却已在心中种下不灭的火种。

     

    命运的馈赠,在他遇见秦伦诗先生时悄然降临。这位“易学泰斗”以精准如神的预测,不仅道破他的过往与前路,更以一句“跟我学易,必成大器”为他锚定方向。从此,他以“勤”为舟,在易学之海中破浪前行:凌晨四点的晨光里,总有他背诵六爻、摇鞭风水要诀的身影,数年不辍;师父断卦时,他默记案例、揣摩思路,归来后复盘推演、整理笔记,无数个深夜的钻研,让他从懵懂渐至通透。

     

    师徒之间,早已超越技艺的传授。他为师父打理日常、相伴左右,以行动诠释“尊师重道”;师父则被他的赤诚打动,将毕生所学乃至秘传绝技倾囊相授,从阴宅阳宅的勘测到断卦的精髓,手把手带他走遍大江南北,这份默契与情谊,在河南太昊陵“秦”“赵”二姓折扇的巧合中,更显天意般的深厚。

     

    2010年10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国传统文化高峰论坛》上,他作为主席团成员,与恩师共同见证易学文化获国家层面肯定的时刻,“中国著名易学家”“著名风水专家”的称号,于他而言是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此后,他执掌研究会事务、创办文化公司,在名利诱惑前坚守初心,只为护持恩师所托的易学薪火。

     

    恩师辞世后,他以坚韧扛起传承大旗:追悼会上,哽咽的悼词里是不舍与担当;周年追思会上,聚弟子缅怀功绩,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生生不息。2017年11月,他代表摇鞭派出席第二十回世界易经大会,荣膺“易学研究杰出贡献奖”,代已故先师秦伦诗领取“易学研究终身成就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华易学的智慧,这一刻,他是传承者,更是文化的使者。

     

    “易海无涯勤是岸,青云有路志为梯”,恩师的题字是他的坐标。他融师传秘法与自身实践,去伪存真,构建起实战应用体系,《摇鞭风水阴阳宅勘测》等著作,字字皆为心血。十五期特训班中,他因材施教,将绝技传于德才兼备者,让摇鞭文化在新时代扎根生长。

     


    如今的赵一诚,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以敬畏之心守正,以开拓之勇创新。他如一盏明灯,既承续着恩师的光亮,也为后来者照亮前路,让中华易学的智慧,在传承中焕发恒久的生命力。








      


服务项目